费里尼:我是说谎者

  • 类型:纪录片地区:英国年份:2002
  • 状态:超清
  • 主演:费德里科·费里尼
  • 导演:DamianPettigrew
  • 简介:影片主要以费里尼后来的电影《我记得,当年的思念》、《卡萨诺瓦》、《月之歌》等为切入点,结合影片时长、采访、费里尼本人-..详细>

淘片

剧情介绍

影片主要以费里尼后来的电影《我记得,当年的思念》、《卡萨诺瓦》、《月之歌》等为切入点,结合影片时长、采访、费里尼本人-报告。展开全部

记录几个片中印象深刻的点。

1. 现场拍戏不是即兴发挥,而是对能达到更好效果的具体操作的其他可能性保持一种开放态度,当然费里尼他没解释更好效果的评判怎么决定。关于这一点,我想起来之前资料馆办文德斯影展的时候,导演在映后谈提到一个完全按照剧本操作的潜在弊端,就是眼睛根本看不到现场的真实状态,也许(之前靠文字想象的)剧本写的有问题或者并不能很好执行或者有其他更好的方式表达,这对费里尼的观点也算是一个补充。

2. 人生各种trauma体验统统转化成创作来源,通篇没讲catharsis这个词但是完全就是一样的精神内核了。想了想自己目前没听过谁搞创作是非常开心愉悦的,我就突然觉得,《八部半》艰辛焦灼的创作心路历程也是某种必然,因为开心的时候人怎么会想到还要创作?只有痛苦的时候才会想要发泄、才只能抓住艺术这颗救命稻草。

3. 绝对的自由情况下,艺术家是永远不会创作的,必须要有一个(至少是想象中的)对抗的力量,才能促使自己去反抗而表达。从故事写作角度来说,得有想要反对的人和事;从创作执行角度来说,费里尼就有了心甘情愿给他送钱让他搞片子的制片人一次次来推着他往前拍,而且导演拿了定金之后也不能撂挑子不干只能继续搞创作。说到底,对于费里尼来说,执行层面的外部推动力就是职业电影人的恩赐,和spike lee 的观点“deadlines are a blessing”完全一致。

4. 镜头运动和演员表演之间的总编舞,是靠费里尼现场一个个动作卡时间点给指令的,这个方法跟信任演员发挥、运动镜头很少且易控制的导戏+拍摄方式很不一样,所以说,费里尼的运动镜头用得这么出神入化,也离不开他把演员纯粹当木偶控制这个(虽然对某些演员来讲有点可怕但也必不可少的)前提?

5. 费里尼娶了女演员朱丽叶塔之后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没地方睡的生活,每天都有饭吃有家回,他自己也承认这桩婚姻对作为导演的他来说是正确的,由此来看他对婚姻的算计性也是完全没有遮掩。当然他可能只是在结婚的时候做了这个算计,我觉得后面他无法忠于妻子这个事实所引发的《八部半》的创作灵感,也算是他的婚姻选择所带来的不曾预想到但也算必然的结果了,所以也更能理解他自己说的创作就像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预先的设想。费里尼身上体现的大概是一种万物皆可创作的认知论,所以对于我的启示是,即便过不好人生吧,bad choices make good stories,也还能努力当个艺术家?

最后,关于标题“I’m a born liar”想说,being honest about lying does not make you less of a liar, only less of a hypocrite. 这句话写给所有洪尚秀们。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