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身孤影

  •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年份:2018
  • 状态:全4集
  • 主演:DanielFrogson,LianiSamuel,AndreaHall,JoeSims
  • 导演:BerylRichards
  • 简介:详细>

剧情介绍

本文根据纪录片《玄奘之路》整理玄奘西行求法、荡气回肠的一生。

在他悲天悯人的情怀下、执着的信念面前,严酷的苦难、国家的兴衰、生命的无偿。都如过眼云烟,一切皆可改变。唯独自己永恒的信念,不破不灭,传世千年。

背景:玄奘十岁踏入佛门,十三岁正式剃度,二十七岁时为寻求佛法而西行,十九年孜孜不倦的学习,十九年呕心沥血的翻译。他的一生正如他出家时所言:“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八个字是他的志向,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一、年少成名

当玄奘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佛教已传入中国近六百年,寺院林立,僧侣如织,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仅仅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公元618年,隋帝国灭亡,大唐初建。战争还没有结束,长安的寺院破败不堪,痴迷于佛法的玄奘选择了南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涯。在七年的时间里,玄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访问了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试图彻底读懂佛法。如饥似渴的学习使玄奘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

公元625年,玄奘结束了游学生涯。第二次来到大唐都城长安。当时的佛教门派林立,各说不一,加上当时来自印度的经书并不齐全,以及对翻译的曲解,对佛法的误读司空见惯。当时有位叫波颇的印度僧人在长安讲经说法,玄奘从他身上得知,印度有一个叫那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那烂陀有一个叫戒贤的高僧通宵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

二、乱世孤旅、西行漫漫

当时去印度有两种选择,一是海路,二是陆路;海路当时不发达,一般人只能走陆路,经西域和中亚,才能抵达印度。

1.出发

玄奘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向朝廷请求西行求法,但当时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实行禁边政策,严禁大唐的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计划就这样被官方否决。其他人退缩了,只有玄奘一个人准备独自行动。他设想了各种艰苦环境,还训练了一些野外生存的技能。在这段时间里,玄奘也开始学习梵语。

2.凉州
公元627年,这一年玄奘二十八岁。玄奘从长安出发,到达凉州(今天甘肃的武威市)。玄奘在这里停留了一个多月,并在此讲经说法,地位备受尊崇,大众视其为精神导师。

讲经期间,玄奘在这里遭到了第一个磨难。密探告发了玄奘西行的意图,凉州都督李大亮得知此事,逼令玄奘返回长安。

3.瓜洲

执意西行的玄奘,感动了凉州的佛教领袖,在两个僧人的掩护下,隐姓埋名,昼伏夜行,沿着河西走廊,来到了赫赫有名的瓜州城。

奘在此打听到了西去的路程。瓜州是大唐的门户,向北行五十多里有条葫芦河,河边坐落的便是声名显赫的玉门关;关外有五烽,且有军队驻守,各烽相距百里之远,其间绝无水草;五烽之外是莫贺延碛,就是俗称的流沙河,这里可谓是一个死亡绝地。过了莫贺延碛,便到了西域的第一个国家伊吾。玄奘得知路途如此,又无人带他出关,无计可施,在这里待了一个多月。
玄奘苦于无人引路,便到当地的一处寺庙(塔尔寺)中朝佛祖祷告。玄奘发现一个胡人跟在他身后。这个胡人叫石槃陀,他请求玄奘为他摩顶受戒。这是玄奘收的第一个弟子。玄奘告诉石槃陀自己的西行之意,石磐陀主动提出帮助他偷渡出境。

4.偷渡边境

玄奘买好了马匹,在落日时分瓜州郊外,石磐陀如约而至,同行的还有一位年老的胡人,牵着一匹瘦小的枣红马。老年胡人对玄奘讲述了西途的险恶,说有流沙阻隔,还有鬼魅、热风,还有可能会迷失道路,丧失性命,并劝他不要西行。玄奘在这里说了一句让人泪流满面的话——“贫道为求大法,发趣西方,若不至婆罗门国,终不东归,纵死中途,非过悔也。”

老年胡人让玄奘和他换马而乘,说这匹瘦削的老马往返伊吾国已有十五次,熟悉路程,玄奘和他换了马。玄奘和胡人连夜出发,三更时抵达葫芦河边,远远望着玉门关。从瓜州到伊吾,可靠的水源只有两处,葫芦河和烽火台(烽火台是取水必经之地)。石槃陀带着玄奘绕开了玉门关,来到了葫芦河上游,赶马过河,来到了戈壁滩。

夜晚,二人准备休息。偷渡刚刚开始石盘陀就动摇了。大唐的律法非常严厉偷越国境者——处死。为了越过大漠,就必须到烽火台取水,如果被守卫发现,据说只有死路一条。石盘陀想杀玄奘灭口,担心万一被抓获,会牵连于他。在玄奘发誓绝不出卖之后石盘陀才离开。 太阳即将升起玄奘孤身一人走向大漠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

跋涉八十多里后,才见到第一烽。三更时,玄奘偷偷走到烽火台的西边,拿出皮囊准备盛水。突然,一箭飞来,几乎射中膝盖。玄奘被守军发现,被抓了起来,带到了烽火台。这里的指挥官名叫王祥,他也是一个信佛的人。一个信佛的人在偏远荒蛮之地,遭遇到这样的高僧,其态度可谓恭敬有加。(一千多年前,当时的佛教影响力非同小可)王祥劝玄奘去往敦煌,玄奘一意西行,拒绝了。于是,守军们为玄奘准备了足够的干粮和饮水,王祥告知玄奘直接前往第四座烽火台,那里也是信佛之人,又是他的本家。第二天,玄奘与烽火台的将士洒泪而别。在第四座烽火台补充饮水后,玄奘绕过第五烽,从此走进了八百里大漠。(也就是莫贺延碛)

5.莫贺延碛,向死而生

莫贺延碛,古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无水草。

玄奘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心中默念心经,独自前行。然而,在走出百里后,一场狂风让玄奘迷失了道路。然而在急躁、慌乱之下打翻了皮囊,那准备跋涉千里的救命水,一下子流光了。玄奘陷入了绝境。

死一般沉寂的莫贺延碛,又绝无水草,玄奘万念俱灰,他已经不可能走出八百里沙海,绝望中的玄奘走上了回头路。 在玄奘一生当中,这或许是他最为煎熬的一段时光。

走了十多里后,玄奘忽然想起自己立过的誓言——“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至此,停下了东归的脚步,旋转缰绳,继续朝西挺近。

这时四顾茫然,看不见人迹鸟兽。到了夜晚,妖魔鬼怪举灯点火,绕人前后(很可能是遇到了磷火,加上体力透支,产生了幻觉);昼则惊风拥着狂沙,散如雨落,对于这些玄奘并不畏惧,只是没有水喝,干渴地走不动,经过四天五夜,滴水不曾沾唇几乎晕死在地。第五天夜半,忽有凉风吹来,如冷水沐浴,眼睛也睁得开了,马儿也能前行,在距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又站了起来。

奇迹就在这时候降临了。精疲力竭的枣红马突然发现了水源。在一片草地的背后,竟然浮现出一个池塘,池水甘甜,清澈如镜。这匹识途的老马最终拯救了玄奘的生命。在这片沙漠的天堂,玄奘休息了整整两天的时间,他需要恢复几乎衰竭的体力。

两天之后,玄奘穿过今天的星星峡,抵达西域的第一个小国——伊吾。

6.伊吾

在西域的第一座佛寺(今天新疆哈密市的郊区),玄奘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一个汉人。一个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对生命的感激无以言表。 玄奘受到了僧侣们最热情的款待。一连几天休整之后,玄奘开始继续西行。

7.高昌之困,矢志不渝

从伊吾开始,丝绸之路开始分道,北道主要是草原,而中道和南道都要经过大沙漠。


丝绸之路分道
玄奘在凉州讲经一月,声名已传到西域各国。高昌国王麴文泰(高昌是汉人最集中的地方,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公元6世纪,一个来自中原的麴姓家族建立的高昌国),派出使者,命令伊吾国王将玄奘法师送来。刚从沙漠中生还的玄奘准备沿北道西行,奈何高昌王威震西域,不得不随使者前往高昌国。(高昌国在中道)

在走了六天后,到达了王城,当天夜里,高昌国整个王室都在守候着,等待玄奘的到来。麴文泰对玄奘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尊重。

高昌王流露出了想让玄奘留着高昌的想法。高昌王对玄奘的说辞也非常感人:“得知法师大名,身心欢喜,手舞足蹈,就请法师留在此地,受弟子供养法师的一生,并令举国之人都做法师的弟子,望法师传授,,国内僧徒虽少,也有上千人。就请法师理解我的心意,不要以西行为念。”

而在一番劝阻后,麴文泰的挽留成了威胁。玄奘发现脱离无法,选择了绝食抵抗。玄奘一直闭目不语。麴文泰仍然不肯放弃,希望能够感化这位大唐高僧。三天来,玄奘食水未进,第四天,高昌王发现玄奘的气息渐绝,深感惭愧恐惧,就向玄奘稽首致歉:“任凭法师西行,但请早进斋食。”高昌王屈服了。

玄奘的修养和舍身求法的决心深深打动了高昌王。一个国王,一个僧人,两人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麴文泰表示尽最大的努力支持玄奘西行,玄奘也答应,从印度求法归来,在高昌讲经三年。

玄奘在此又停留一个多月,麴文泰也为他准备行装,在此期间玄奘开坛讲经说法。为玄奘剃度了四个可靠的弟子作为侍从;还制作了三十套衣服,为抵御风沙和寒冷,还专门制作了特殊的手套和面罩;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枚,以及绫绢五百匹,麴文泰为玄奘提供了可往返二十年的路费。再拨马三十匹,力役二十五名,并派遣特使护送玄奘前去西突厥叶护可汗驻地(当时的西域是突厥人的天下,要想去往印度,必须经过可汗的批准)。

并写了二十四封国书,沿途给西域各国,并奉上大绫一匹,以求方便玄奘西行。而且又用极其谦卑的口吻,修书给叶护可汗:“玄奘法师是奴仆我的兄弟,希望可汗像关照我一样关照法师,请您下令西边的国家,赐给我兄弟马匹,并且护送出境。”麴文泰以举国之力,助玄奘西行。

8.焉耆,盗匪横行

至此,玄奘拥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四个徒弟以及一位名叫欢信的高昌官员。因为有麴文泰的保护,玄奘很快走出高昌国,再往西,经过两个国家焉耆和龟兹,就是是巍峨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过了葱岭就走出了西域。

途经银山,进了焉耆的国境(今新疆库尔勒市)。此处山势险峻,都是银矿,西域各国的银钱都是出自这里。这个国家没有纲常法纪,时常有强盗出没。到了山的西边遇上一群盗贼,交出财物后,强盗们一哄而散。

9.龟兹

焉耆往西,此去百里,一马平川,到达了龟兹(今新疆的库车县),龟兹一直是西域最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从龟兹往西,就是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和天山在那里会合,形成一道天然屏障。玄奘准备在一个叫凌山的地方,穿越葱岭。玄奘在龟兹的时候,正是冬天,大雪弥漫,道路封闭,凌山无法通行。

玄奘在龟兹停留了两国月,在这个宛若天堂的国度,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西行的使命。

10.葱岭,亡命凌山

春天终于来临,冰雪开始消融,玄奘离开了龟兹的都城,向凌山进发。

山路崎岖,加上冰雪滑阻,狂风凛冽,即使套上层层鞋袜和厚厚的皮衣也不免冷得发抖;休息进食,又无一处干燥之地可供落足,只能将锅子吊起来烧水煮饭,在冰上铺开被褥就寝。在这样的雪山行走,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有人因体力不支而倒下,有人不慎跌落深谷。更多的人面临者寒冷的威胁。

七日后出山,三十多人的队伍,将近一半葬身在凌山,其中包括玄奘的两个徒弟。为了帮助这个大唐的僧人西行,他们永远地留在了雪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只知道他们是玄奘的随从。

公元628年的春天,玄奘翻过雪山走出了西域,从此进入中亚。

作为一个僧人,玄奘始终非常克制自己,对这次悲壮的雪山之旅,他的记录非常有限,也没有表露过一丝感情。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走下雪山的玄奘心情是何等的复杂,没有那些死去的随从的帮助,他或许永远也走不出雪山。

11.热海休整

出山后,至一清池(或名热海、咸海)。大清池方圆一千多里,东西宽广,南北狭窄;四面环山,池水颜色带有青黑,味道又苦又咸,水中龙鱼混杂,产物虽多,却无人敢捕捞。这个大清池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伊塞克湖,玄奘在这个世外桃源休整了一段时间。

12.碎叶城,穿越大草原

在春夏之交的时候,玄奘走上了中亚的大草原。沿着清池向西北方向走了五百多里,到达碎叶城。中亚草原的霸主西突厥人将王庭建在碎叶,突厥可汗在自己的大帐诏见玄奘。在叶护可汗看完高昌王写的国书后,对玄奘更是另眼相看。在可汗眼里,印度酷热难耐,那里的人赤身裸体,没有什么好看的,并劝玄奘不要去了。玄奘婉转地拒绝了可汗,最后得到了可汗的支持。

可汗传令军中,找到一个通晓汉语和西域各国语言的年轻人,又写了致各国君主的国书,令他护送玄奘到迦毕试国(古阿富汗境内,离印度很近)。

在玄奘走后半个世纪,大唐的边境扩至此处(素叶城),并开始在这里修筑城池,设置官署。

13.赭石国(石国)

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玄奘在中亚的大草原上穿行,到达赭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附近)。汉人中许多石姓人的祖先就在这里。之后,进入大沙漠,看不清道路,只能望着地面上的白骨前行。

14.撒马尔罕(康国)

走了五百多里后,抵达了飒秣建国(汉译康国,许多康姓人的祖先就来自这里)。(也就是撒马尔罕,中亚最富传奇的城市)。

这里的人不信佛法,崇信拜火教(也就是后来明教的源头)。国王接待玄奘时怠慢无礼。对于一个高僧而言,弘扬佛法是他的使命;玄奘仅用了一夜时间,就改变了国王的信仰。之后,国王放弃了拜火教,开始接受斋戒,从此这个国家开始信奉佛教,不再攻击僧人。佛教在撒马尔罕重新兴起。

15.羯霜那(史国)

离开撒马尔罕后,玄奘来到一个叫羯霜那的小国(史国,汉人中许多史姓人的祖先来自这里)。再行走三百多里,来到铁门关,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有专职人的护送,玄奘轻松地通过了这里,来到了怛密国(现今铁尔梅兹)。

16.怛密国

走出了铁门之后,玄奘来到了怛蜜国。在补充完饮水和干粮后,就迅速上路了。玄奘到达了活国,印度就在前方。

17.活国

这里的统治者是叶护可汗的长子呾度,而呾度的夫人就是高昌王的妹妹。只是玄奘还是晚到了一步,高昌王的妹妹不久前刚刚去世,只留下一个未成年的儿子。国王体弱多病,本想等身体好些后亲自送玄奘到印度,就留玄奘在这里住了些日子。呾度身体好转后,娶了一位年轻的妻子。呾度的另一个成年儿子和她私通,唆使她用药毒死了呾度,并篡夺了王位。成年儿子杀死了父亲,仍然娶后母为妻。国王死去,国家动荡不安,玄奘在此滞留了一个多月才离开。

18.迦毕试国

玄奘开始放慢了西行的脚步。进入大雪山,迷失了道路,幸好在一座沙岭碰上了猎人,在猎人的指引下翻过雪山,来到了迦毕试国。(今天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附近)

在今天的阿富汗境内,玄奘边走边停,花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从公元1世纪开始,贵霜帝国统治喀布尔河流域大约5个世纪,贵霜帝国尊崇佛教,这里的佛教气息一直很浓厚,玄奘一边讲经说法,一边礼拜圣迹。 在喀布尔河南岸的贾拉拉巴德,玄奘看见了佛陀的顶骨。

在贾拉拉巴德的大山深处,有一个石窟,当地人传说石窟中能看到佛祖的影子。由于道路偏僻,加上盗贼横行,很少有人敢去那里。不过玄奘仍然带着两个徒弟来了。立誓不见如来影像,绝不离开。一百多次礼拜,不见佛影;又一百多次,佛影一闪即灭;再二百多次,洞窟大明,如拨云见日。

公元628年的秋天,在离开长安整整一年之后,玄奘来到了心目中的圣地。玄奘也由此进入古印度地界。此时他的身边唯有两个徒弟相伴,这里已经不是突厥人的势力范围,护卫们也返回了大草原。

三、印度游历

公元628年的秋天在离开长安整整一年之后。玄奘终于来到了心目中的圣地。

1.犍陀罗凋零

渡过印度河不久,玄奘来到了犍陀罗。犍陀罗一度是古印度的佛教中心。不过玄奘到达时,佛教在那里已然凋零;这里寺院很多,但多已荒芜,佛塔倒塌,庙宇破烂不堪。这里的人普遍信奉印度教。

2.迦湿弥罗问学

离开了伤感的犍陀罗,玄奘向东南而行,进入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根据玄奘的记载,当时的印度分为七十多个国家,迦湿弥罗就是其中的一个。玄奘在此停留了两年多时间,沿途参拜寺庙,并学习各种经书。在此,也曾遭受诸多高僧的诘问,玄奘都一一作答,毫无凝滞,无人不服。

如来寂灭四百年后,健驮逻国迦腻色迦王邀请了五百高僧,主持了第四次结集:三十万颂佛典,莫不穷究其细节,探讨其深浅,后世学者都依赖于此。玄奘埋首于浩瀚的佛经当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当时印度的佛教中心并不在迦湿弥罗,而是在一个叫那烂陀的地方,那是玄奘最终的目的地。

3.波罗奢遇险

公元629年的秋天,玄奘离开了迦湿弥罗继续南下。玄奘在波罗奢大森林中碰到了五十多个强盗。玄奘和同伴所带的衣服和财物被劫掠一空,强盗将他们赶到了一座枯池,准备将他们杀死。这个池中长满了荆棘藤萝,枝枝蔓蔓遍布四周。玄奘的徒弟躲在刺林中,发现池南岸有个出水洞口,偷偷告诉了玄奘。从洞口逃出后,遇到农民在耕地,他们集合了八十多人,带着器械,急冲冲赶到枯池。那些强盗见此,一哄而散,众人得以脱险。

4.至那仆底停留

玄奘停留在了一个叫至那仆底的地方。“至那仆底”汉语就是中国之地的意思。(至那是古代其他国家对中国的古称,一开始并不贬义)《大唐西域记》记载,一个中国的王子曾居住在此,这里的人非常敬重东方的中国,不断有人指着玄奘说:“这是我们先代君王的同国之人。”玄奘在这里非常受欢迎,在此停留了半年。

5.恒河遇险

公元631年的春天,离开长安将近四年,玄奘看到了恒河。水色清苍,波浪翻滚,河水清澈甘美,细沙随水漂流。

玄奘在这里遭遇了西行以来最危险的一次劫难。那时玄奘刚从阿瑜陀国朝拜了圣迹,沿着恒河与八十多人同船东下。靠岸处各有十来船盗贼,摇槳杀了过来。玄奘一行人被迫靠岸。盗贼搜查财物。这一伙盗贼一向信奉一位叫突伽女神,每年秋天都要寻找一个俊美端庄的人,杀死后用血肉祭拜天神。玄奘仪表堂堂,身躯伟岸,无疑是符合他们的要求的。

玄奘无可奈何,只是端坐在祭坛上,口念菩萨,默默祈祷。就在这时候,天象忽然大变,霎时间黑风四起,折树飞沙,河中波涛翻滚,船只飘散沉没。强盗们惊慌失措,以为得罪了天神,终于放了玄奘。

6.迦毗罗卫悲恸

元631年的夏天,三十二岁的玄奘终于抵达了佛陀的故乡迦毗罗卫,佛教的发祥地。

当他到达这里时,往日的荣光不再,一切都成过眼云烟。在穿越一片森林后,玄奘来到了拘尸那迦。这里是佛祖涅槃的地方。

离开此地后,玄奘来到了鹿野苑。这里是佛祖觉悟之后,初转法轮的地方。“转法轮”意思是讲经说法。之后,玄奘路过吠舍里,来到了大菩提寺。释迦国的王子就是在这里成为佛祖的。菩提树本名为毕钵罗树,后来因为佛祖在此树下成道,因而称之为菩提树。“菩提”的意思是智慧。每到佛祖涅槃的日子,树叶都会凋零,不久又恢复原状。佛祖涅槃以后,国王在菩提树附近竖立了两尊菩萨像,据传说,如果菩萨没入土中,佛教就消亡了。玄奘来到时,菩萨像已有一半没入土中。

九死一生的雪山、磨刀霍霍的强盗,法师都无所畏惧,但在佛祖悟道的菩提树下,一向意志坚定的玄奘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悲哀懊恼,痛哭不已:“佛祖成道的时候,我不知道流落在哪里,为何等到佛法凋零,我才赶到这里。”(原句:“佛成道时,不知漂沦何趣,今于像季,方乃至斯,缅惟业障,一何深重。”)————生死大海,谁作舟楫?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四、西天取经、享誉佛国

古代中国人去印度,都要沿着丝绸之路西行,然后走到一个比西域更远的地方。

公元631年的秋天,在经过整整四年的跋涉之后,玄奘终于抵达西行的目的地——那烂陀。

1.初到那烂陀

那烂陀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四位高僧前来迎接,在用完斋饭后,又有二百多僧侣和一千多人举着幢盖、花、香引路,玄奘在这些人的围绕中进入了那烂陀。

到达后,全体僧人都集合起来,玄奘与他们见了面,并在上座专门为玄奘设置了床座。大家都不称玄奘其名,而是尊称为“正法藏”。

相传,佛祖曾在这里的芒果园说法,他的大弟子舍利弗也在这里讲经。舍利弗涅槃之后,后人在那烂陀修建了真身佛塔。公元7世纪,当玄奘到达的时候,佛教在印度已开始衰退,而那烂陀依旧煌。百花已经凋零,那烂陀是最后一朵娇艳的奇葩。

2.拜师戒贤

那烂陀的主持是年过百岁的戒贤法师。法师出身王族,德行高贵,是一代宗师巨匠。戒贤法师已近暮年,因患有严重的痛风病而几乎自杀,在冥冥之中,他等来一位来自大唐的学生。

玄奘的拜师仪式非常隆重。按照古印度的拜师仪式,玄奘膝肘着地爬行,头顶着戒贤法师的脚施礼。

四年前,玄奘在长安许下誓言,不到印度,绝不东归一步,现在,誓言终于实现了。

那烂陀经历代帝王供奉,加之数百年的修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极为壮丽。这里僧人主客有一万多人,不仅学习大乘学说,还包括世俗经典,以及因明和声明学,甚至医学和术数(数学)也要研究。

那烂陀的意思是“不知疲倦的施舍”。在那烂陀,能够解读二十部经论者有一千多人,三十部者五百多人,五十部者包括玄奘在内有十人,唯有戒贤法师穷览一切经卷。

此外有二百户人家专门供应梗米和酥乳。玄奘在此受到了极为崇高的待遇:日得瞻步罗果一百二十枚,槟榔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供大人米(粳米)一升;月给油三斗,酥乳随要随取。玄奘还有两个仆人伺候日常起居,出行也可乘坐象舆,一万多人的那烂陀,包括玄奘在内,只有十人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

在正式学习前,玄奘走出那烂陀,访问了一个著名的圣地,鹫峰(西游记里的灵山源自这里)。据史料记载,佛陀涅槃后,信徒们在鹫峰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结集。佛教最早的典籍就是来自这里。返回那烂陀后,玄奘迅速投入学习之中。这是玄奘西行最重要的事情。

公元632年的春天,百岁高龄的戒贤法师为玄奘专门开讲《瑜伽师地论》。戒贤法师师出名门,是瑜伽学派最权威的学者。这次讲经不仅在那烂陀,而且成为全印度轰动一时的大事。《瑜伽师地论》非常深奥,玄奘仔细研读了三遍。除此之外,玄奘还专心于古印度的语言学和逻辑学,对于佛教通用语梵文,更是字斟句酌。

3.继续游历

五年后,那烂陀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玄奘决定继续游学。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了不少关于这些地方的奇风异俗,比如西南大洋上有个西女国,岛上清一色是女人。东罗马帝国的君主每年派男子上岛和岛上的妇女交配,假如生下男婴,就弃之荒野……

4.返回那烂陀

公元639年,玄奘做了一个梦,这个梦直接改变了玄奘的行程。玄奘梦到那烂陀寺院房屋荒芜污秽,还拴着水牛,庙里没有一个僧侣。寺外火光冲天,村庄瞬间成为灰烬,那烂陀一片荒芜。菩萨在梦中告诉他该回去了。这个地方十年之后将会陷入大动乱。(到唐高宗永徽末年,戒日王去世,印度发生饥荒,如菩萨所说的那样,大唐使臣王玄策在印度亲眼看到了这场大动乱。)

公元640年的春天,玄奘返回那烂陀。离开长安十四年,玄奘已经完成他的使命,是时候回去了。

5.设坛辩论

不过玄奘的计划被搁浅了。戒贤法师希望玄奘在那烂陀能开设讲坛,与一位攻击瑜伽派的高僧辩论。古印度的辩经非常激烈,失败者要么销声匿迹,要么改换门庭。不少失败者甚至割掉自己的舌头,或者干脆结束自己的生命,辩经不是学术讨论,它是两个高手之间的生死决斗,对于玄奘而言,这不是一次普通的讲经,他关系到那烂陀的精神领袖戒贤法师的一世英名。

玄奘开始设立讲坛,为那烂陀的荣誉而战,随着辩论的深入,两个讲坛的学术最后都归集到玄奘门下,对手逃跑了,瑜伽学派的神圣地位得以重新确立。至此,玄奘声名鹊起,名声在印度广为流传。然而,返回大唐仍然是玄奘一心所念。

6.为争玄奘,兵戎相见

当时印度最有权势的两个国王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东印度国王)。

就在玄奘准备回国之时,鸠摩罗王要请玄奘去他那给他讲经,戒贤法师担心接受鸠摩罗王的邀请势必会惹恼戒日王,便婉言拒绝了。鸠摩罗王大发雷霆,玄奘不得不来到了鸠摩罗国。威名显赫的戒日王也徽召玄奘,印度两个最有势力的国王互不相让,一场战争似乎就要开始。

公元640年的冬天,为了争夺大唐的僧人玄奘,戒日王和东印度国王几乎兵戎相见。

日王兵强马壮,威震印度,压力之下,东印度国王最终屈服了。迫不及待的戒日王连夜与玄奘相见,成千上万的火炬照亮了恒河两岸。与玄奘见面后,戒日王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准备在都城曲女城,为玄奘召开一个全印度的辩论会。这场大会非同小可。

7.享誉佛国

辩论会的论主是玄奘,而戒日王本人担任此次辩论会的主持,全印度各个教派的智者和大德必须参加,观看玄奘讲经,针对他的观点进行辩论。

公元641年的春天,辩论会正式开始,在印度历史上,这或许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讲经辩论会。

玄奘登上讲坛,开始阐述自己的论点;另外叫人抄写了一本论点,挂在会场门外,倘若其中有一个字没有道理,且能被人驳倒,玄奘自愿斩首相谢。玄奘不给自己留任何后路。一天过去了,竟没有一个人敢挑战。四十二岁的玄奘在佛法领域的修为确实非常人所比。玄奘十岁开始学法,青年时期访遍名师,西行以来,十五年间研读各家经典,从未停歇。

五天过去了,辩论者仍然没有出现。辩论大会持续了18天,各个宗派的高僧大德没有一个人挑战。大会最后一天,很多人当场皈依。玄奘赢得了两个称号——“大乘天”和“解脱天”,他被大乘和小乘信徒共同推举为大师。

一个异国僧人,在佛教的发源地被尊为一代佛学大师,受到了一个帝王史无前例的尊崇;此等成就,堪称空前绝后。

这场充满了传奇色彩的辩论大会将玄奘的留学生涯推向了顶峰。

五、归心似箭

公元641年的夏天就要来了,玄奘离开印度,开始返回大唐,14年之后,他又一次踏上了丝绸之路,与当年离开长安时孤身一人不同,玄奘与一只规模不小的队伍,他需要带回大量的经书和佛像。玄奘离开之后仅仅六年,戒日王死去,国家陷入动荡之中,佛教也迅速地衰退。公元十二世纪前后,来自中亚草原的入侵者,摧毁了最后的佛教中心那烂陀。

1.拜别印度

在归国的时候,戒日王百般请留,言辞极其谦卑,但最终顺从了玄奘归国的要求;并施舍了大量的财宝给了玄奘,不过玄奘并没有接受。戒日王本想送玄奘从海路回去,不过玄奘说他和高昌王有一个约定,依然从陆路返回。告别的时候,戒日王和众僧们送出几十里后,洒泪而别。分手三天后,戒日王又和鸠摩罗王、跋吒王等人各自率领了几百轻骑前来送别,又派四名官吏,戒日王写了信,叫他们带着信一路护送玄奘。

2.渡河失经书

五个月后,众人过印度河。经书、佛像等与同行者用船渡河,玄奘则乘坐大象涉水而过。只是船只行驶到河流中央,忽然风波乱起,船只几乎覆没,看守经书的人落入河中,众人一起解救才得以脱身;五十本经书和一些奇花异果的种子则掉进了水中。

3.高昌三年之约

公元642年,玄奘第二次穿行大雪山。643年越过葱岭。公元627年的时候,玄奘西行时,走的是丝绸之路的中道,现在玄奘返回大唐,选的是南道。由于有印度国王的支持,玄奘本可以选择沿海路返回大唐,海路可避免舟车劳顿,也可节省许多时间,但玄奘依然选择了陆路。十七年前,他和高昌王有一个不见不散的约定。玄奘要履行自己的诺言,去高昌国讲经三年。

在佉法国,玄奘听到了一个震惊的消息。一个高昌商人告诉玄奘,高昌王麴文泰早已去世,高昌国如今是大唐的西州。公元640年,高昌和大唐的关系突然陷入僵局,麴文泰与西方的突厥人联盟企图控制丝绸之路。然而,崛起的大唐今非昔比,大唐骑兵如暴风般越过沙漠,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退了突厥人。史书记载,王宫中的麴文泰惊惧而死,高昌国不战而降……

玄奘听闻此事,伫立良久。之后,玄奘改变了前行的路线,由中道改为南道直接前往大唐。

4.于阗候旨

玄奘抵达了西域著名的佛国于阗。在踏上大唐之前,玄奘必须取得唐太宗的谅解(玄奘当年是偷渡出国)。

玄奘写了一封信,向朝廷陈述当年去印度求法的原因,其中言辞恳切,且又将取经的功劳归于太宗本人。十多年的经历告诉玄奘,没有朝廷的支持,一切寸步难行。

在过了半年后,太宗派的使臣才来到于阗。太宗不但没有责怪玄奘,而且还安排好了归国的行程。玄奘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公元644年的夏天,玄奘准备离开于阗;就在这一年,大唐的军队攻占了焉耆国。过了楼兰,玄奘一行来到了大唐地界。

5.重回大唐

公元645年初(贞观十九年,正月七日),玄奘终于回到了都城长安。

房玄龄派右武侯大将军侯莫陈实、雍州司马李叔慎、长安县令李乾佑前去迎接。长安日臻繁华,玄奘也已届中年。玄奘归国的消息传遍了长安城,闻讯而来的百姓仍然堵塞了道路。

在印度游学期间,他收集了大量的经典和佛教圣物,六百五十七部佛经先被安置在弘福寺;在朱雀大街的南头,几百件帐、舆等排列整齐,用来安放一百五十粒如来肉舍利,以及七尊极为珍贵的佛像。玄奘带回了大乘经二百二十四部,大乘论一百九十二部,上座部经、律、论十五部,正量部经、律、论十五部,化地部经、律、论二十二部,饮光部经、律、论十七部,法密部经、律、论四十二部,说一切有部经、律、论六十七部,因明部三十六部,声明论十三部,一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

正月二十二日,玄奘前去洛阳宫拜谒太宗皇帝。

六、呕心沥血

1.面见太宗

二月一日,唐太宗在仪鸾殿予以隆重的礼仪召见玄奘。他们之间的谈话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太宗得知玄奘对于西域各国风土人情非常了解,希望玄奘把各国疆土城邑以及耳闻目睹的十九年经历写下来,传以后世。十九年时间的磨砺,玄奘不仅拥有独一无二的学识和修养,而且通晓人情世故。太宗皇帝发现玄奘有担任公卿的才能,就劝他还俗,协助太宗处理国事。玄奘婉言相拒,坦言弘扬佛法是他一生的使命,太宗这才停止劝说。

当时的大唐经唐太宗的励精图治,正逐渐壮大,此时的太宗皇帝全是开疆拓土的念头,对于佛法,太宗并没有表现出感兴趣的样子,但也没有反对。

2.译经事业

玄奘最终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支持。太宗答应玄奘,由朝廷出力支持玄奘的译经活动。

玄奘原本想去嵩山少林寺,那里远离尘俗,环境清幽,是适合翻译经书的好地方。唐太宗说在长安即可,并安排了专门的寺院供玄奘翻译经书,其余的需求也可与房玄龄商量。三月一日,玄奘从洛阳返回长安,住进弘福寺,着手进行翻译工作。十九年前,由于佛法混乱,玄奘舍命西行。十九年的努力其实也是为了这一天。他希望将自己带回的梵文经典翻译成汉文,这是解决佛法混乱的最好方法。

译经是一场极其繁重艰苦的任务,每个细节都不能马虎。《瑜伽师地论》是玄奘最为看重的一部经典。梵文有四万颂,汉译佛经一般把一颂翻译成四句,仅这一部经典就有十六万句,至少一百多万汉字。玄奘总共带回了六百五十七部,翻译的艰巨,实在是难以想象。

六月二日,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僧济济一堂,着手开始翻译工作。这些人有的是梵语高手,有的是汉文专家;有人润色,有人专职记录,有人正“义”,有人正“字”,还有些朝廷的要员逐字监阅。整个翻译工作有十道程序,分工极其严谨。玄奘将意译和直译融会贯通,确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翻译风格。

作为总负责人,玄奘不仅是第一个宣读梵文原本的人,而且负责讲解经文的含义。如遇到翻译上的问题,他还得做出最后的评判。在中国佛教史上,对梵汉两语都能驾轻就熟的,玄奘肯定是第一人;不仅如此,玄奘几乎通晓所有的佛教典籍。正因为这样,玄奘承担的任务也最为繁重。

3.《大唐西域记》

玄奘白天翻译经书,夜晚为太宗皇帝写书;玄奘口述,他最得意的弟子辩机笔录。这本书对唐太宗非常重要。此时的大唐已然崛起,北方的突厥人已归顺大唐,西方的突厥人仍然威胁着丝绸之路上的秩序,雄才大略的唐太宗迫切需要来自西方的详细资料,玄奘的这本书正是他所需要的。

公元646年七月,玄奘完成了唐太宗交给他的任务,他详细记录了十九年的行程,其中包括一百一十个亲身经历的国家,二十八个没有经历到达、但有传闻的国家,这就是十二卷《大唐西域记》。

4.太宗作序

公元648年,唐太宗驾临玉华宫。七月一日,传召玄奘来玉华宫,途中几次派使者,叫玄奘慢慢地走,以免劳累损伤身体。玄奘此时已完成《瑜伽师地论》的翻译,太宗对此很感兴趣,叫人去取书来,亲自细读。玄奘请求太宗为新译经论作序,这一次太宗皇帝答应了,而且很快就动笔写成,叫做《大唐三藏圣教序》。

《大唐三藏圣教序》由唐太宗亲笔书写,总共781字,这个将大唐带入盛世的帝王,用极其华丽的文字,高度评价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壮举,也充分肯定了玄奘的佛经翻译事业。大唐的皇帝不仅敕封玄奘为佛门领袖,而且,第一次表达了对佛教的支持态度,而这正是玄奘日思梦想的追求,他的苦心积虑终于得到了回报。

5.慈恩寺落成

公元648年,长安营造的慈恩寺已落成,太宗下令剃度僧人,并敕令玄奘为主持。将经书、佛像迎入慈恩寺的那天,太宗敕令赵国公长孙无忌、英国公李勣和中书令褚遂良手执香炉引入寺内。在大慈恩寺,玄奘第一次担任一所寺院的住持,也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事情。玄奘最器重的徒弟,笔录《大唐西域记》的辩机竟然和高阳公主私通,最终不谙世事的辩机被腰斩。

6.太宗逝世

公元649年夏四月,太宗驾幸翠微宫,太子李治与玄奘都随同前去。太宗除了处理政务,就与玄奘谈论佛法,多次感叹与玄奘相见恨晚。五月二十六日,太宗感到有点头痛,就留玄奘住在宫中。二十七日,太宗在含风殿驾崩。当时秘而不宣,回长安后才正式发丧,灵柩停在太极殿,当天皇太子李治即位。第二年改年号为永徽……

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玄奘除了应付皇家事务,其余的时间都投入到了译经之中。玄奘每天自定功课,用笔在经本上作好标记,如果白天有事没能完成,就连夜赶译,译到标记之处,方才停笔。收起经本后,又向佛像礼拜绕行,到三更才睡一会。五更时分又起身,诵读梵本经文,用朱笔点定,准备天明后翻译。每天饭后和黄昏时讲解新经论,并回答各州前来听讲的僧人们提出的问题。同时因为主持寺务,寺里的事情都要向他请示。到了夜里,本寺弟子一百多人都来请教,挤满了廊庑,玄奘都回答指点,没有遗漏。

尽管诸事繁忙,玄奘仍应付自如,绝无迟滞。有时还和高僧们谈论西方圣贤立义,诸部异说,以及少年时在国内周游学习的经历,高谈阔论,从不感到疲倦,精力过人如此……

7.大雁塔落成

公元652年,玄奘上书唐高宗,请求建造一座石塔。

世事无常,玄奘担心将来经本会散佚,所以建造石塔,用来收藏从西域带来的经本、佛像。玄奘本想建造一座石塔,但由于工程太大,找不到足够的石材,最终用泥砖修筑而成,这就是大雁塔。

建塔的时候,玄奘亲自背着竹筐搬运砖石,前后花费两年,终于建成。三藏法师传记载,佛塔模仿西域格局,不遵照国内旧式。塔有五层,加上相轮、霜盘总高一百八十尺。每层中心都藏有舍利。佛塔正面,竖立了两座石碑,刻着太宗与高宗皇帝撰写的《三藏圣教序》和《述三藏圣教序》,碑文书法是当朝宰相褚遂良的手笔。

公元845年,大雁塔建成之后不到两百年,大唐发生了灭佛事件,四千六百多座佛寺被毁,二十六万多僧尼被迫还俗;在那次空前绝后的佛教大劫难中,长安仅仅剩下两座佛寺,其中就有大慈恩寺。

大雁塔落成的第二年,一个印度僧人来到长安,给玄奘带来了印度的消息。玄奘得知戒贤法师病逝,感慨万分。

七、圆满

1.故乡

公元657年,玄奘随高宗来到东都洛阳,这里也是玄奘的故乡。

自童年离开洛阳后,这是玄奘第一次回到家乡。半个世纪的时间,一切都变了。四十八年后,故乡的亲人几乎丧失殆尽;玄奘能够找到的,只有一个年老的姐姐。玄奘向姐姐问清楚了父母的坟址所在,亲自前去祭拜。由于日久年荒,玄奘想为父母重新挑块好地,准备棺椁改葬。在朝廷的资助下,玄奘重新迁葬了父母,这是玄奘在俗世的最后心愿。

2.最后一次译经

九月二十日,玄奘请求住进僻静的少林寺译经。由于在宫中译经,与皇室的来往消耗了玄奘大量的时间,他很难专心致志地翻译佛经。不过高宗看了表文后,没有允许。玄奘早在太宗时就备受尊崇,高宗即位后则愈加敬重。在高宗眼里,玄奘德高望重,是他身边不可或缺的导师,他不想玄奘离得太远。

公元660年正月一日,在玉华寺,玄奘决定翻译规模最大的一部佛经《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是大乘佛教的基本经典,经书梵文原本有二十万颂,文字繁多,翻译成汉文至少是数百万以上,门徒多次请求翻译时加以删节。玄奘准备接受大家的意见,像当年鸠摩罗什所翻译的那样,删除繁重,取意译。这念头方起,当夜就梦见极可怕的事情,玄奘醒来后,向僧众说明还是得全译。

玄奘在翻译这部经书时,常常忧虑死期将至,总是一刻不停地工作。他对僧众说:“玄奘今年已六十五岁,一定要死在这寺里了,这部经部头甚大,我常怕翻译不完,希望各位加倍努力,不要怕辛劳。”到公元663年十月二十三日,方才搁笔。一共六百卷,称为《大般若经》。

玄奘译成《大般若经》后,感到体力衰竭,知道死期将至,对门人说:“我来玉华寺,本为了《般若》,如今已经译成,我的生命已尽,我死后,料理我的后事务必俭省,可以用粗席裹身发送,选择山涧僻静之处埋葬即可。”弟子们听了十分哀切,擦着泪水说:“师父精力尚可,容貌也与往日无异,怎么忽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玄奘说:“我自己的事自己知道,你们怎能明白。”

3.圆满

公元664年正月一日,玄奘应弟子们的请求,又开始翻译新的佛经。年老的玄奘勉强翻译了几行之后,慢慢地放下了经卷——他已经没有力气提笔了。他对众人说道:“这部经卷与《大般若经》相仿,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用完,再也无法翻译,死期已至,不远了。” 玄奘平静地告诉弟子们,归期将至。玄奘就此停止了他十九年之久的佛教翻译事业。

十九年时间,玄奘一共翻译佛经四十七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玄奘翻译的经书,数量之巨大,质量之严谨,全面超越了前人,后来者更是难以企及。在中国的翻译史上,他的地位空前绝后,在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出第二人。

公元664年正月初八,有一弟子梦见一座高大壮丽的佛塔忽然崩倒,醒来后,告诉了玄奘。“浮屠崩塌,这是我灭谢的征兆。”玄奘说道。

正月初九傍晚,玄奘在屋子后面,跨越一条细小的水沟时不慎跌倒,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禅房。

十六日,玄奘从梦中醒来,说:“我眼前有大莲花,大盂盘,鲜净可爱。”

十七日,玄奘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成百上千的人,魁梧高大,穿着锦绣的衣服,手捧鲜花,携带着华盖珍宝,在音乐的伴奏下,徘徊在肃成院,久久不愿离去。 醒后,让嘉尚法师记下自己翻译的经论,共七十四部,总共一千三百三十五卷,所造俱胝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幅、供养穷人和僧人万余多人……

二月四日,梦见雪白之大莲花如车轮般大,光洁可爱。 至五日夜半,弟子光等问云:“和尚决定得生弥勒内众不?”法师报云:“得生。”言毕,气息渐微,安然逝世。

公元664年3月8日(二月五日)夜晚,玄奘圆寂。 高宗听闻此事哀恸伤感,罢朝数日,一连数次感叹:“朕失国宝矣!”

玄奘的遗体被送抵长安,暂时安置在慈恩寺的翻经堂,他所翻译的经书也全都交给慈恩寺保管。遗体停留期间,玄奘的弟子数百人痛哭不已,京城的僧侣和百姓也前来吊唁,每天都达到上千人。

公元664年四月十四日,玄奘下葬。从皇室到百姓,从佛门到俗世,长安附近五百里的送葬者,有一百多万人。根据玄奘的遗愿,玄奘的遗体被安葬在长安东边的白鹿原。当天僧俗三万多人留宿墓地。十五日清晨,下葬已毕,这些人才慢慢散去。 据说唐高宗从皇宫高处,因望见玄奘的坟墓而经常伤心。五年之后,高宗皇帝下诏将玄奘遗体迁葬于长安南边的樊川,并建寺造塔,即兴教寺。(樊川在陕西省的长安县,玄奘的舍利塔就屹立在这里,舍利塔两侧,埋葬着他的两大弟子窥基和圆测。)

PS:本文主要根据《玄奘之路》解说词和知乎作者东野氓的文章整理。

猜你喜欢

  • 已完结 共9集

    旺达幻视

    伊丽莎白·奥尔森,保罗·贝坦尼,凯瑟琳·哈恩

  • 已完结 共10集

    姿态第二季

    杰森·A·罗德里格斯,安吉莉卡·罗斯,MJ·罗德里格斯,多米尼克·杰克逊,比利·波特,茵蒂娅·摩尔,瑞恩·贾马尔·斯万,海莉·萨哈尔,安吉尔·拜斯马克·库瑞尔,杰瑞米·麦克莱恩

  • 全06集

    侦探福斯特

    波利斯·席克

  • 第3集

    黑镜第一季

    罗里·金奈尔,鲁伯特·艾弗雷特,丹尼尔·卡卢亚,托比·凯贝尔

  • 全10集

    畸变第一季

    泰勒·切斯,查德·科林斯,亚当·希克斯,里奥·霍华德

  • 第10集

    黑吃黑第一季

    AlanBall,JonathanTropper,DavidSchickler,PeterMacdissi,安东尼·斯塔尔,伊万娜·米利塞维奇,李勋,奥黛塔·安纳布尔

  • 已完结 共8集

    曼达洛人第一季

    佩德罗·帕斯卡,KylePacek,泰特·弗莱彻,BernardBullen,吉娜·卡拉诺,AlexandraManea,布伦丹·维恩,沃纳·赫尔佐格,卡尔·韦瑟斯,奥米德·阿布塔西,尼克·诺特,艾米莉·斯沃洛,LuisRichardGomez,MistyRosas,JamalAntar,塔伊加·维迪提,约翰·比斯利,霍拉提奥·桑斯,瑞恩·沃森,布莱恩·波塞恩,阿西夫·阿里,萨拉·贝克,尤金·科德

  • 第8集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