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

  • 类型:日韩泰剧地区:韩国年份:2021
  • 状态:已完结 共16集
  • 主演:崔丹尼尔,张娜拉,李钟硕,朴世荣,金宇彬,金昌焕
  • 导演:李民洪,李应福
  • 简介:本剧讲述了所有人都想走考上大学这条路,即使不是大学也要寻找自己的梦想的特性化高中的孩子们的故事。详细>

剧情介绍

本剧讲述了所有人都想走考上大学这条路,即使不是大学也要寻找自己的梦想的特性化高中的孩子们的故事。展开全部
<图片1>内容先于电影是我一贯的码字思路,本来是打算写在《老师你好》(IN3)下面的歌评,无奈IN3被河蟹。。。只能退而求其次喽- -b。。。闲言少叙,直接进入主题~这次来谈谈学校教给我们的各种歪理学说吧~先来说几个相对枯燥的硬伤,之后还会谈几个比较有趣的软伤,觉得没意思的可以直接跳过。初中政治课本上白纸黑字的写道: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第一次知道这个观点时我就百撕不得其姐,因为看了那么多年的动物世界,发现不光是灵长类,就连乌鸦这种比较聪明的鸟儿都能制造并使用工具啊,虽然都是相对简单的小树枝啥的吧,难道这些情景都是摄影师特意编排的么?疑惑了这么多的年的我,直到近些年才获得更加信服的解释,那就是由于人与人间更加深度的分工协作,才使得人类脱颖而出,原来本质上,人和动物其实并木有神马区别啊。正所谓分工产生效能,交换带来繁荣。高中政治课本上又说道: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荒郊野岭闲庭信步捡到一块大钻石,天然无雕琢,根据理论来说没有任何价值啊,你就可以弃掷逦迤亦不甚惜了?空气对人来说是不是很重要?可是它没有任何人类劳动的参与啊,价值又在哪里?再拿我悲催的设计工作来说,本来已经尽善尽美的设计图纸却又要按照甲方日新月异的奇思妙想一遍又一遍的修改,结果还弄的漏洞百出,按理说是创造了一遍又一遍的价值,可是工资怎么没有一倍又一倍的递增捏?:(把价值归一为单一的人类劳动就是其错误的根本所在。众所周知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而价格又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那么决定价值的其实还是供求关系啊。不过这在价格等于或者大于价值的时候还比较好理解,可在供不应求时价格却仍然远远低于其价值,那部分价值又哪去了?如果觉得我的问题抽象那就举个实例吧。节日期间高速全线免费,此时的价格等同于0,价值中居然完全没有了价格的踪影,而此时面临的是什么问题?高速路的全线大瘫痪,车行道变停车场,真可谓少小离家老大回。本来口口声声的“高速”路却没有了速度。此时除去价格的其余价值,就通通反映在了你的时间上,心情上,甚至于健康上。所以说,你花的高速费实际意义上买来的并不是高速路使用权,而是你宝贵的时间。其实用医院黄牛号贩子的例子更能说明问题,不过由于本人之前的的影评谈过此事,在此就不赘述啦。下一条不是课本里的,而是小学政治课顾老师(瞎编的姓)的“大 道 理”。当时年少无知的我们觉得这个老师好腻害啊,居然会自己装电脑!!!在这样的光环照耀下顾老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美国的科学家发明出了一种布料,这种布料真是牛叉,劲拉又劲拽,劲蹬又劲踹,不会褶皱,穿十辈子都不会坏,而且更为神奇的是,它从来不会脏,上面沾了污渍抖一下就崭新如初完全不需要清洗。这么好的一项专利当然是炙手可热,马上就被一位壕以及其高昂的价格买断了,然后他做了什么?把它用于服装的生产吗?当然不是,他直接把这个配方锁进了保险箱,并且声称永远不会把他公之于众。这个故事讲完了,然后顾老师神秘兮兮的问我们壕为什么这样做。我们这些名副其实的小学生面面相觑,除了那人有猫病以外别的原因也想不出,随后老师便庄重的给出了官方答案:你们想想看,用了这种一劳永逸牌布料的衣服席卷全球市场以后会发生什么情况?裁缝铺,洗衣店,以及和服装有关的一切行业可能都会逐渐消失,那么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何去何从(原话大意如此,字句经过了本人的润色)?当时年少无知的我们都陷入了沉思,真是细思恐极啊,要不是这位有远见卓识的大富豪的倾囊相助,人类可能就会因此而灭绝的呢。这个理论的对与错我暂且不论,先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故事:美国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90年代来亚洲考察时发现工人在用铲子挖运河而没有重型机械,便问随行当地官员”这是为嘛儿啊?“。官员答曰:“用铲子是为了创造更多就业。” “噢,原来是就业计划,我还以为你们是在修运河呢。” 弗里德曼说道,“既然是想创造就业,那别用铲子了,用勺子挖吧。”(当然,其中的就业计划可能会有政府更深层次的考量,那就是当经济还不够景气,就业人口远大于岗位需求时,为了社会稳定,会让这批年轻气盛的社会闲散人员去做无用功,消耗掉他们的精力,当然能多创造点价值更好,不能创造也没关系,不闹事就行, 比如让军队天天操练(所以高考落榜第一时间征兵通知书就寄到家了),比如让劳改犯去挖沟,又比如上山下乡等等。。。借此来消化大量冗员,即便机构臃肿,即便人浮于事,那也是轻易裁撤不得的,所以直到盛世时才会逐步裁减军力,公务员才会逐步缩编。当然反其道而行之的例子也有,崇祯皇帝就是一个。草率取消全国驿站,致使大量公务员下岗失业,而起义大佬李自成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崇祯的出发点是好的,却成为了亡国灭种的导火索。(之所以打上括号是因为和本段主旨无关,可是本人强迫症啊,实在是憋不住啊,真的是不吐不快啊。。。您不感兴趣其实可以跳过不看,虽然一切都太。迟。了。。。))其实顾老师的那个观点不攻自破,因为人人都知道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嘛。不过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带来的失业等的一些列的痛苦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狄更斯才会对英国工业革命做出了以下的慨叹: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明智的年代,这是愚昧的年代;这是信任的纪元,这是怀疑的纪元;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日,这是失望的冬日;我们面前应有尽有,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或将直上天堂,或者我们直下地狱…当然,虽然会经历痛苦,但与之后的长期繁荣相比这点痛苦真的是微不足道(虽然可能会足足蹉跎掉一代人)。而看了凯文凯利对于科技逐步取代人工的7步骤之后,没准你会能够更加坦然的去面对,如下:1.机器人(电脑)干不了我的工作。2.好吧,它会许多事情,但我做的事情它不一定都会。3.好吧,我做的事情它都会,但它常常出故障,这时需要我来处理。4.好吧,它干常规工作时从不出错,但是我需要训练它学习新任务。5.好吧,就让它做我原来的工作吧,那工作本来就不是人该干的。6.哇,机器人正在干我以前做的工作,我的新工作不仅好玩多了,工资还高!7.真高兴,机器人(电脑)绝对干不了我现在做的事情。(重复)相对有趣的软伤终于来啦~下面谈的是语文课本中的谬误,不过与上述那些硬伤相比,这些简直是微不足道,因为就算知道,对你的来说都木有任何鸟用~ 看了就当图个乐啦~ ^_^“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看着是不是既眼熟又陌生?由于这首诗出现在了小学课本中,而“飧“(sūn)这个字又极其生僻,所以改为了常用的”餐“字还是可以理解的。”揠(yà)苗助长“也是同理,课本中改成了“拔”。而说道揠苗助长,又让我想起了小学古文中著名的Sansa(珊莎(三傻))问题,除去拔苗的这位爷,还有两傻分别做出了”掩耳盗铃“和”守株待兔“的壮举。不过在嘲笑他们的同时回头来看,你能发现这三件事有什么共同之处么?好吧,我承认,生让我看我也看不出,那就不卖关子了,共同之处就是他们发生的地点--都在宋国。当时宋国的主要居民都是商朝的移民,是个失败者的国家。再者,宋国还保留着商朝的习俗,和新型的周朝人的习俗不一样,这两点加在一起,就意味着宋国人在当时都是些不招人待见的大另类。所以在普遍认识里,如果这类蠢事真有人做,那最有嫌疑的就是宋国人喽~其实这个道理也很好理解,看看现今的宇宙第一强的朝鲜大帝国就一目了然啦~踢个球没得冠军,回国就要全部去挖煤;金大王的前情人儿上台跳个舞,就被扣上了亲美反动的帽子拉出去枪决,等等等等真是史不绝书啊~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没所谓,既然如此,那接下来就再说个语文课本中更没用的知识漏洞吧。”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里只是节选,其实应该把整片课文都放上来看问题才会更通透,不过善解人衣的我也知道,字太多读者看着会闹心嘛。。。书归正传,你是否想过这里的”天时“指的到底是什么?语文课本中给出的解释是”指有利于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而朱熹在《四书集注》中的解释却是“天时,谓时日、支干、孤虚、王相之属也。”怎么看好像也没谈到天气的问题啊,姑且就当朱熹解释的是正解,那么再来看语文课本上的相关解释就会显得颇为糊弄了事。不过由于朱熹大神用来解释文言文的工具还是文言文,就像让一只鸟来解释另一只鸟的语言一样,到头来还是一翻两瞪眼,完全不知所云,所以还要先了解下这位大神到底说了些什么。不过,这句解释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却可谓是字字微言大义,每个字都能说个没完没了,好吃懒做的鄙人在这里毅然决定放弃中间繁冗的解释过程,直接给出您最终答案:六甲孤虚法。如果感到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那我再换另外一个名字你可能就会大彻大悟,那就是因诸葛亮而声名鹊起的”奇门遁甲“之术!(或者是因《火影忍者》中的凯。。。。)六甲孤虚法的大概实操方法如下,就是通过天干地支时辰方位五行等等等等,经过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而得到的一个大致方位,这个方位就称之为”孤“,而与之对立的方位就是所谓的”虚“。实战上的应用就是”背孤击虚“法,说白了就是站在孤位打虚位,这个大法同样试用于古时谈判一类的对抗场合,而古人就执着的认为这方法能事半功倍。天时的问题终于解决了,那么回过头来再看看”环而攻之而不胜“中的”环“字就会豁然开朗啦。什么!?你还是没看出有什么蹊跷??!那我再耐下心来说两句吧=。=,既然六甲孤虚法可以算出从哪个方位进攻对我方有利,那集中有生力量从一个方向发动猛攻不就稳赢了么,可事实却是骨感的,而当事人通常会把责任归因为变量没取对,导致得出的方位有误,而不会怀疑计算公式本身有问题。既然错误率那么高,如果兵力足够那就把城围起来四面八方同时打呗,这样总会有一个方向的部队会在孤位上而占到优势吧,所以才会慨叹都”环“而攻之了,可还是胜不了,从而琢磨失败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存在。虽然六甲孤虚法在现在来看不过是封建迷信,同时还会感叹古人的愚蠢,但这种迷信精神却生生不息的流传了下来,而且还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影随形,比如做生意前的烧香拜佛,比如星座运势,又比如砖家的股市预测等等等等,数不胜收。这些东西之所以不准,是因为信奉者把这个世界看得太简单了,以为通过几个甚至几十个变量就能得到最后准确无疑的结果,可实际上变量可能多到成百上千乃至无穷多个。为啥这种迷信精神会一直这么有市场?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生物的本性,那种对于无法掌控的未知事物的恐惧心里。而这些迷信的方法就也成为了人们对抗恐惧唯一的安慰剂。就拿六甲孤虚法为例,虽然这个方法的准确性根本就无从谈起,但它起码也是一个方法啊,总比没有强吧,而且如果次次都用,总会有一次两次的成功经历,不成功就赖算命师傅算的不对呗,成功了就说明这个方法确实奏效,所以才会被大肆传扬,成为战争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换个角度来看,论语已经算是四书五经中最通俗易懂的一部,可其中还是包含了如此的玄机,就别提其它那几部更为高深莫测的大部头了。提倡中国学生从小就读四书五经的人肯定都没认真读过,因为就算是在科举年代,状元中的状元最多也只能读懂一半儿,而且古代文章是没有标点的,有时断句差一个字,意思就会截然相反。说到这里又不禁联想到了老大难的教育问题。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的我们究竟强调了些什么?被强迫学习的吹拉弹唱?还是各种毫无实际用处枯燥无味的奥数班?或者直接了当的说,就是我们都要学习的数理化?我认为这些都不是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因为即使被迫学会了这些知识,你孩子的素质也并不会因此而提升,只不过就是一个不知为啥而学,高度驯化的马戏团里的动物而已。只有大众化的生产,没有大众化的需求。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脱胎于工业化生产,流水线化的教学模式千人一面,不管你喜欢与否,都强行灌输着同样的知识,而独生子女制使得这种情况更加每况愈下,因为所有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管你唯一的大宝贝儿适不适合愿不愿意,都要去强行攀登象牙高塔,再加上大学的扩招,学历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本来很多初中毕业就能胜任的工作只得由大学生来完成,可是工资却没因为你的学历的提升而水涨船高。而经过这一套制度洗礼下来的大多数学生不管考没考上大学,都会终身厌弃学习。很多人终其一生汲汲营营庸庸碌碌,整天抱怨老板不好,工资太低,工作无趣,生活压力太大,没有成就感,天天做着别人要求你去做的工作,却从来没想过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前进的永动机,拖延症的真正病因是因为你对所做工作发自心底的无感甚至厌恶,而真正能做出成绩的却都是深爱这个行业的人,因为爱所以才会不遗余力的全情投入,因为这就是他的生活,这就是他的生命,而只把这份不怎么喜欢的工作当成一份营生工具的你,怎么跟人家竞争?人家可是在拼命啊。人生苦短,转瞬即逝,为何不给自己一次机会,做回自己,把你自己喜欢的东西,做成自己的事业?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