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

  • 类型:纪录片地区:大陆年份:1992
  • 状态:正片
  • 主演:Tiecheng,Wang,张云立,王铁成,郑小娟,王希钟,郭法曾,卢奇,高长利
  • 导演:丁荫楠
  • 简介:红卫兵在全国掀起的极左运动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王铁成饰)忧心忡忡,周恩来在国家危局中挺身而出,维护贺龙、陈毅等老..详细>

优质

红牛

剧情介绍

红卫兵在全国掀起的极左运动令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王铁成饰)忧心忡忡,周恩来在国家危局中挺身而出,维护贺龙、陈毅等老同志、老战友。为了保证国家建设周恩来力促鞍钢恢复生产。1966年邢台地震,他赶赴一线督促重建。七十年代中美开始了多个层面的接触,周恩来会见基辛格,在接见美乒代表队时笑谈嬉皮士,促进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1971年,周恩来着力粉碎了林彪团伙颠覆国家的阴谋。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令周恩来身体每况愈下,体内查出了癌细胞。周恩来带病回到老区延安探访,当地民众贫穷的生活令他无法释怀,指派北京专家帮助延安脱贫。四人帮的活动日益猖獗,周恩来力主邓小平、叶剑英回到重要岗位,与四人帮继续周旋斗争……展开全部

曾在一次讲座中听导演丁荫楠谈起他导演的《周恩来》,说到其中有一场戏是表现周恩来1973年在延安,与时任延安地委领导一同吃饭,即席表达对当时农业仍然落后的延安的期许及对延安人民的愧疚,同时问在座人员:“延安能不能三年变面貌,五年粮食翻一番?”在得到肯定回答后,周恩来怀抱深情与烈志,激动地说:“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当影片主演王铁成讲出这句话后,在同一镜头内、坐在他左侧的干部突然情绪失控,随即捂住了双颊。这个动作并非事先设计出来,实在是因为在座与王铁成演对手戏的,正是十七年前亲身接待周恩来的干部本人,眼看着身侧的这位演员,容貌仪态、甚至脸上的老人斑都和当年总理一模一样,不由勾起了缅怀之痛,情难自已地流下泪来。

从电影表演角度来说,这场戏可以说是严格的斯坦尼训练体系在职业与非职业演员身上产生的神奇化学效果,当然这也部分归功于“假定周恩来演出了真实周恩来神采”的事实,极强的、近乎无限趋近角色的假定性呈现,构成了中国银幕上再现开国领袖形象最巅峰的时刻。

《周恩来》作为1991年纪念中共建党70周年的献礼片,与跟它同时的《开天辟地》《大决战》《决战之后》等影片一起,以具有高度独立性的美学品格,组成了一个当时论者所言、在中国电影市场改革之前形成令人叹为观止规模的“巨片年”。相比规模宏阔的史诗巨作,《周恩来》尽管聚焦共和国开国总理的生命轨迹,却没有选择他生命中的所谓“高光时刻”,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他生命中的最后十年,将其置身在一个备受煎熬的极端环境中打量,通过看似细碎的一个个片段,展示周恩来在其时内政外交、个人生活体验等各方面的应对与坚守,串联起他为抵御国家面临的重重劫难而鞠躬尽瘁的晚年生涯。这样的创作选择无疑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这将直接导致影片所涉及的人物不限于传主本人,更广泛涉及当时仍在台上的具体历史人物与正在发生的具体历史事件。

涉及传主的部分,在今天可见的素材加长版电视剧集花絮中可以看到,起码是得到了周恩来夫人与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的支持与肯定,涉及具体历史人物与事件,也并没有完全按照脸谱化拍法,而是将周恩来在与“反革命集团”人物的具体相处过程中,处变不惊的细节投射于银幕,令他的“受难者”形象更加丰满、足信、可感。正是对手心底里对新中国法制建设与人民福祉的全然无视,才造成周恩来用生命力挽狂澜的可贵与可敬。

身处特殊历史时期,免不了要表现残酷斗争,然而晚年周恩来的生活,也不全然充斥斗争,他费心思考改善中美关系,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夕,去到解放军乐团排练现场,向团员解释为何要演奏《美丽的阿美利加》曲子。离开排练现场去开会的路上,背后乐声响起,周恩来不由放慢脚步,似乎是试图享受片刻宁静,但很快他又迈腿快速离开。这一笔处理在影片中非常直接地表现出在为家国忧思的同时,周恩来身上仍未熄灭的对于艺术的追索,这一贯穿他大半生的文化基因,在这几秒钟内得到短暂释放。

份属“第四代”导演阵列的丁荫楠,尽管在电影美学观念革新上对1980-2000年代中国电影贡献良多,但最为世人熟知的,是他的《孙中山》《周恩来》《邓小平》等伟人传记作品。如前所述,他导演的传记片,形式上看上去按部就班,却往往通过细节而非表演和剧作本身夸饰来呈现人物。《周恩来》影片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片段,是组成他晚年生活场景的核心,而片段中的具体行为方式,则构成了人物本身的“还原”之力。片中表现邢台地震后,周恩来前往视察,夜晚与老百姓一起吃饭,抓起馒头反复在吃空的碗中刮擦,引发同食群众的盈眶热泪,这一段没有具体表现周恩来的对白,只有具体而微的动作。这样的场景,比单纯表现作为“历史伟人”而在中南海运筹帷幄的周恩来,要动人得多。这也是在:主旋律”概念方兴未艾的当时,《周恩来》得以收获热烈回响的要素所在,据导演丁荫楠回忆,《周恩来》在当年收获了2亿人民币票房,以1990年代初2元一张票价计,入场人数达到了一亿,这既是周恩来去世十五年后在群众心中形象仍然光辉的例证,亦是《周恩来》采取的创作策略有至为紧要的联系。

在影片问世的三十年后,回看此片的过程也反映出创作者与时代的互动。在原始上映版本中,当周恩来飞赴长沙与毛泽东讨论人事安排戏份之后,有一段加载字幕的场景,表现毛、周二人彻夜长谈,字幕内容大致是“两位伟人为国家的未来讨论了一夜”。在最新的修复版中,这一镜头被取出,直接以毛泽东寓所门外远景镜头结束,似乎表现出导演在今天更冷静看待历史的姿态。另外,拍摄《周恩来》时的其他大约一个半小时素材,与正片一道,曾经被剪辑成为一个电视剧版本发行,在这部可以被视为“加长版”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更多表现周恩来不顾身体病痛坚持工作的场景,比如在开会时反复要身边人员为他绞湿毛巾,但要最烫的温度才能镇住他身体的不适,于是服务人员反复进出,最终捏着毛巾浇上滚烫的开水,才满足了周恩来的要求。这些戏份与正片中的细节一样,同样感人,或许是处于过犹不及的考虑而拿掉,作为文献观看,创作者对于还原周恩来生活细节的努力亦可见一斑。说《周恩来》是建国以来最好的献礼电影或许不太恰当,但王铁成演的周恩来是中国银幕上最富神采的周恩来,应该是毫无疑议的,这自然源于王铁成丰富生命经验及精湛的表演技巧,更要归功于从剧作到导演,从化妆到摄影的整体创作团队勠力同心的“还原”努力,这样的努力所达成的效果,今天的创作者似乎是难以企及的,因为这不仅仅是考验剧组的创作坚心,而实在又和不同代际的人脑内可以记忆的历史触感紧密相关。在非常具体的主客观因素下,《周恩来》才成就了一个“完美”的银幕周恩来。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