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谬无稽

  • 类型:喜剧片地区:法国年份:1996
  • 状态:HD
  • 主演:夏尔·贝尔林,让·雷谢夫,芬妮·阿尔丹,朱迪丝·戈德雷什
  • 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
  • 简介:十八世纪的路易十六时代,一名乡下的地方官麦勒维潘格果侯爵,发现当地居民因洪水问题而普遍感染一种罕见的脚气病,不得不进宫..详细>

剧情介绍

十八世纪的路易十六时代,一名乡下的地方官麦勒维潘格果侯爵,发现当地居民因洪水问题而普遍感染一种罕见的脚气病,不得不进宫向皇上陈述一套水利改革计划,但到了宫廷却始终找不到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好心的识途老马指点他如何适应宫廷文化,并表示路易十六最喜欢舌灿莲花的幽默谈吐和机智问答,于是潘格果侯爵刻意争取机会耍嘴皮子,果然技惊四座,因而在京城中走红。展开全部
1783年的凡尔赛宫,只有表现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嘲笑他人才是时尚。要想实现某种计划或得到国王赠款,只有依靠聪明的言谈和风趣的辩才,才能获得国王的青睐。为了赢得家乡急需资金的支持,彭斯陆东到凡尔赛提出诉求。但他发现自己必须违心地顺从毫无意义的贵族习俗,参加比拼口才的游戏。他成为丧偶的布拉雅克伯爵夫人的红颜知己,但同时又爱上了纯情的玛蒂尔德。这部影片把焦点放在18世纪腐化堕落的凡尔赛宫廷生活上,那里的生活准则建立在嬉笑怒骂随机应变的口才和自己不成为笑柄的基础上。在路易十六时代的法国,堕落无关紧要,被人耻笑却性命攸关。影片叙述了巧言令色和文字游戏对人们的生活和职业生涯的重大作用和影响。人的社会地位全凭这种能力沉浮不定。故事抨击了法国社会的不正义、贵族的腐化堕落和对广大民众疾苦的麻木不仁。众所周知,伏尔泰是法国的嘲讽大师,他对荒谬可笑的针砭已经传为佳话。本片开头时的嘲讽并不是真正对女人裸体的批评,只是一个玩笑而已,因为影片中并没有女人赤裸的镜头,而只有一个男人为了报复深受30多年的嘲笑之苦,在一个老贵族身上小便的刺激画面。彭斯陆东到凡尔赛必须见到国王路易十六,才能实现自己的救民计划。他得到退休的国王近臣贝尔嘉德侯爵的支持和指引,又受到国王情妇布拉雅克夫人垂青,靠着他的聪明智慧和与生俱来的口才,很有希望不虚此行。意料之外的是,他遇到了贝尔嘉德的女儿玛蒂尔德,他和这位绝代佳人的相爱,使他的原定计划出现变数。实际上,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始终没有暗示革命的暴风雨就要到来,彭斯陆东和玛蒂尔德象征着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这才是对腐朽的凡尔赛王朝的最大讽刺。这部影片值得称赞的是华丽的宫廷景观,丝毫不露人工痕迹,灰色的假发,金色的服饰,不穿内衣的习俗,完全符合1784年的宫廷生活状况。影片结尾时,贝尔嘉德和一位朋友站在俯视英国运河的悬崖上,两个人依然是一身华丽的盛装。朋友请侯爵谈谈对法国革命的感想,贝尔嘉德说:“现在,丹东的法则代替了我们的辞令原则。”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走,朋友打趣地说:“幸亏吹走的是你的帽子,不是你的脑袋。”可以说,文字游戏是法国的国粹,法国人最喜欢嘲讽人,他们认为自己最聪明,什么东西都比别人的好,以讽刺别人为乐,与法国相邻的国家,无一不是他们讽刺的对象:瑞士人迟钝,比利时人木讷,意大利人疯狂,西班牙人无知,德国人古板,美国人天真,英国人虚伪,北欧人野蛮等等。他们热衷于给外国人编笑话,时至今日,一直乐此不疲。法国人的广告词也都是文字游戏,很多都无法翻译。法国影片与好莱坞大片的主要区别,恐怕就是他们的文字语言远远超过画面语言,也难怪他们打不开世界电影市场。对中国观众来说,这部影片中的嘲讽竞技和文字游戏恐怕不是十分容易理解,片名“Ridicule”,也难以找到中文的对应词。可以说,这是利用某种修辞技巧来嘲讽对手的论据,同时试图引起某种情感反应,使人觉得对方的理论显得荒谬,违背常情不合逻辑。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用散文写过一个独幕讽刺喜剧,名叫《可笑的女才子》(Les Précieuses ridicules),也是在对话中玩弄文字游戏,嘲讽对方的故事。描写当时一对外省青年不谙巴黎贵族沙龙谈情说爱的语言,遭到拒婚,而他们的仆人扮作侯爵赋诗论文,却得到青睐。此剧辛辣地讽刺了资产者附庸风雅,抨击了贵族社会所谓“典雅”生活的腐朽无聊。帕特里斯·勒孔特导演的这部影片讲述的凡尔赛宫廷生活,虽然已经是路易十六时代,但这种腐朽的遗风犹在。一部好的文艺作品,必然有它的现实意义,勒孔特反映的路易十六时代的问题,如果在今天的法国人身上没有反响,那么,这部影片也难以获得四项大奖。法国人最怕被人当成笑柄,被人“耻笑”,路易十六时代如是,今天亦然。小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如果在班上被同学戏弄,那可是奇耻大辱。面对强敌,投降可以,当亡国奴也能忍受,但就是不能成为笑柄。另外,法国人从小就练就了口吐莲花的脱口秀本领,不管哪一级政要,都能出口成章,讲话绝对不念稿子,法国人在一起聊天,都争先恐后,互相抢话,毫不客气,口才好和能力高似乎是一回事。这部影片的服装十分华美,值得仔细欣赏。值得玩味的还有:若想得到国王路易十六的信任和支持,事业的正义性并不重要,关键是对付那些掌控觐见国王机会的近臣。就像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左右的幕僚和太监除了贪污腐化不谈,他们的喜怒哀乐标准也至关重要,如果不设法取悦这些人,你上奏的情况即使异常重要,也难达圣听。用符号语言教授聋哑人,也是本片一大看点。教师的忠诚和认真态度堪称典范。当老师宣布两个聋哑学生将被邀请参加伯爵的婚宴时,一名贵族立即起身反对,说他破坏婚姻的神圣,充分反映出当时残疾人完全不受人权保护的事实。当然,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这个腐朽的制度,两名贵族流亡到英国就间接地证实了这一点。本片导演帕特里斯·勒孔特1947年12月生于巴黎,在图尔度过少年时代,15岁开始拍电影。1967年到巴黎学习文学,然后考入高等电影学院,进入过《电影杂志》工作,同时拍了很多广告片。遭遇过不少失败后,1977年,把一个咖啡剧场的剧本《爱情、贝壳和田螺》搬上银幕,名为《晒日光浴的人们》,终于大获成功。接着,他与著名喜剧演员合作,如高律士、斯波朗迪德、贝尔纳·杰拉尔德、热拉尔·朗万等人,推出一系列喜剧电影,如《来我家吧,我和女朋友一起住》、《专家们》等等。此后,他转变戏路,连续拍出与过去迥然不同的三部影片:《双人自行车》(1988)、《希尔先生》(1989)和《女理发师的丈夫》(1990),由于影片的美感和节奏十分细腻明快,情节张弛有度,指导演员得当,所以深受观众追捧。他接下来所拍的片子又遭失败,所以勒孔特再次改变戏路,拍出古装片《荒谬可笑》,受到评论界和观众一致好评,并赢得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恺撒奖。帕特里斯·勒孔特从此在法国影坛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2005年,斯波朗迪德剧团又请他再次出山,拍摄《晒日光浴的人们》的第三集《生死之交》,2006年2月1日公演时,巴黎各家影院都人满为患,座无虚席。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