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诀吴樾版

  • 类型:国产剧地区:大陆年份:2004
  • 状态:已完结
  • 主演:吴樾,何美钿,舒畅,杜志国,计春华,于承惠,钱泳辰,王海地,王诗槐,高蓓蓓,于东江,佘南南
  • 导演:王新民
  • 简介:齐长发(于东江 饰)和万振山(杜志国 饰)兄弟为了争夺著名的《连城绝》展开激烈角逐,狄云(吴越饰)与情人齐芳(何美田)..详细>

剧情介绍

齐长发(于东江 饰)和万振山(杜志国 饰)兄弟为了争夺著名的《连城绝》展开激烈角逐,狄云(吴越饰)与情人齐芳(何美田)参与其中。在万真山的设计下,狄云因受冤入狱,而戚芳则嫁给了万真山之子万贵(钱永臣饰)。狄云在狱中结识了男主丁典(王海迪饰),两人成为了好朋友。之后,帝云侥幸越狱,修炼神功,名扬四海。为了报仇,帝云找到了万真山和万贵,将他们封印在了城墙上。谁知好心的齐芳心软放了万贵,反而死在了丈夫的手下。狄云陷入绝望,幸好水生(舒畅饰)一路照顾他,两人之间逐渐发展出真挚的友谊。展开全部
小时候做好学生,金庸的作品没读过多少;长大了求实用性,金庸的作品也是弃而不读。今天细细想来,甚是遗憾。我们总是愿意设定一些自以为是的界限,然后确定要哪些,不要哪些……人生除了最基本的做人底线外,何必设太多限?人活一世,百年倏忽间,更何况居于一隅,于这浩渺的宇宙来说,所能认知到、接触到、交往到的更是有限,如果再百般为自己设限,错过那些人、那些书、那些事,何其憾也!其实,到华大之后,我身边的“金庸迷”还真不少,燕平算是一个,直到现在还经常看各种版本的金庸武侠剧,发各种饶有趣味的评论。鹏程和嫂子也算是铁杆的“金庸迷”,这段时间每到他们家,总能见嫂子在看《连城诀》;书架上也摆着一套印质虽非上佳,但保养却很好的《金庸全集》。我每让嫂子荐书荐剧,她极力给我推荐《连城诀》和2004年吴樾版的同名影视剧。恰逢读书已倦,意思放松,所以就借了来读。我花了两个晚上将书读完,不待细思,就开始看影视剧。原以为看完原著后,在看影视剧会像以前那样大失所望,但很快我就否定了这个看法。这部剧除了时代背景把清朝换成了明朝,给弄错了以外,其他几乎没有瑕疵,甚至在故事情节处理和对主题的升华上更胜金庸原著一筹。暂按下书剧的比较,整体以观这个故事,我觉得可以用“洞悉人性入木三分,摩画苦主悲怆绝伦;连城宝货迷人心智,恶人遭报正道永存”这32个字来概括。而且,纵观整个故事,我不觉得有个确定的主人翁在,不像《射雕》中的郭靖、《神雕》中的杨过,《倚天》中的张无忌。最像主人翁的狄云,论奇遇、论悲惨、论感情、论正直都给丁典分去了不少,而且故事中的主线“连城诀”他直到最后才知道人们苦苦争夺的真正目的,完全没有参与到其中的争夺与反争夺中。在这个故事中,谁都不是主角,大宝藏才是主角;谁都可以是主角,不论你是出于贪欲主动卷入的还是因为偶然被裹挟其中的。影视剧比原著在故事情节上处理得更为圆润、饱满。影视剧中添加了一些角色,如根宝夫妇、夏三刀、花岩等,这其中尤以根宝夫妇的形象最为突出,这双贪婪的夫妻,在整个故事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他们救丁典、杀丁典,给丁典鸿雁传书、运送丁典尸体,敲戚芳竹杠,编造连城诀,骑驴寻宝……每一个画面都特别鲜明,都特符合那种妄想发财的屁民形象。每次他们起贪念的时候,我都会预想到他们如何会因这贪欲而被杀死,导演却出人意料地让他们活了下来,只不过打回了路边卖大碗茶的原形。我想导演是对的,这些平头百姓不过是因为穷怕了而起了贪念,他们唯一的想法就是活命,或者想活得比别人好那么一点儿。对此,我们不必苛求,毕竟“屁民常有,而圣人不常有”。虽人人皆可为尧舜,但只不过是人人都存有成为尧舜的可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看那“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嚷嚷蝇争血”,方知道名利之局最难解,甚至是不可解。正因这名利之局难解,红尘俗念难抛,我们才读到那么多仰慕赞颂脱离名利红尘的诗文典故,诗文典故却也无用,更多的是造就了如凌退思这般伪君子。亚里士多德讲有三种生活,一种是享乐的生活,一种是政治的生活,一种是沉思的生活(《尼各马可伦理学》)。可大部分人都宁愿停留在享乐生活的层次,未曾想去一窥更高层次的生活(需要注意的是亚氏所谓的“政治的生活”并非指今天意义上的从政,而是作为公民关注公共事务、参与政治生活,也就是阿伦特意义上的“行动”(Vita Activa))。影视剧对原著的补充达到这一步已殊为不易,而其引入白发渔夫这一桥段更是令人叫绝。初看时,我觉得这百岁爷钓鱼太过花哨,其实大可不必,后来想想,梅念笙受那么重的伤,后来还要起来耍剑教丁典,可能是想要强调这金鲤鱼之难得和金贵。可是到最后一集,这渔夫又以智者的形象出现并且不断沉吟着“连城宝藏是没有了,可只要心中的贪念还在,哎……追逐财宝的人,就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代绵延不绝呀。世上既不可无金钱和财富,也不可贪得无厌。心无所贪,净土则生,连城诀的惨剧才不会重演。人生在世,安安乐乐才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哎,这人啊……世人无法偏设法,然知法犯法呀。烦事未了又来了,难以不了了之啊。”这绝对是超越原著的,原著小说主要写人性之恶,而影视剧在对人性邪恶的挞伐之外另有对人性悲剧的沉思。此外,以金鲤鱼引出的白发渔夫还关涉到中国文学和中国思想史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渔樵之象。我能联想到这一点,主要得益于祥龙借我的一本书,是张文江所著《古典学术讲要》,里面就有一篇“渔樵象释”,我立即就想到了刚看过的《连城诀》这部剧和以前读过的许多诗文。其实对于“渔樵”我们并不陌生,老版《三国》主题曲,杨慎的《临江仙》中有“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当时我就有种默默念,在江边的有渔夫就好了,为什么还要有樵夫呢?看了文江师的解读才知道“渔樵”是在南北朝以后,尤其是宋元以后受《易经》、佛道思想的影响而形成的生存形象,同时也是美学形象,单单是渔不算,单单是樵也不算,渔樵并提作为整体的这样一个形象。“渔樵之象”有隐喻着什么呢?从几句诗文里面我们可以得窥一斑,“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明《杏庄太音续谱》,古琴曲《渔樵问答》出处),“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无话说”(马致远《套数·秋思》),“千古是非心,一夕渔樵话”(白朴《庆东原》),“青山青史谁千古,输与渔樵话未休”(刘大绅给王国维《新居口号》诗)。为什么渔樵能够作为一个看破历史无常的抽象存在呢,文江师在文中从三皇五帝讲到佛道周易,做了详尽的考证。而且还将其与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做了一番对比,很是精彩,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一下。渔樵关涉到人类文化最基础的根源,人类文明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渔猎阶段:在中国,人文始祖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在西方,鱼形符号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希腊及美索不达米亚,曾经作为神圣的存在而备受敬仰。直到现在,鱼的标志今天仍被基督徒用来代表耶稣,(实际上是两个相交弧),这个符号最初是基督徒为避免迫害作为识别标志的秘密符号。“渔”说完之后,接着是“樵”。“樵”是指散开的木头,通俗点讲就是柴火,也指砍柴的人。因此,说“樵”,从根本上是在说“火”,而“火”之于人类文明的意义自不待言: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西方有普罗米修斯舍身盗火。以此而观,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渔樵之象”,在滚滚历史长河中能够参破历史迷局的最智慧者,实际上所代表的是人类文明的根源。一部影视剧能够引入这一元素,无疑给整部影片平添了不少人文意蕴和历史深度。因此,不可不撰文作赞,推荐给大家! m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