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鸿沟

  • 类型:国产剧地区:中国大陆年份:2024
  • 状态:连载中 连载到4集
  • 主演:陈嘉映
  • 导演:朱凌卿
  • 简介:本片是一部通过对哲学家陈嘉映教授的重要思想交流和日常精神活动的记录,专注探讨当代精神生活纪录片。片中呈现了陈嘉映教授与..详细>

剧情介绍

本片是一部通过对哲学家陈嘉映教授的重要思想交流和日常精神活动的记录,专注探讨当代精神生活纪录片。片中呈现了陈嘉映教授与当代富有独立精神的思想者、学术同仁、朋友、学生等以各种形式展开的交流故事,从当下与未来,人生与事业,世界与个体,观念与常识等命题出发,探讨在深陷现代性困境的当代社会和我们的生活中,人的“精神性努力”的价值及其可能,鼓励着我们不懈的认识自我,“人是通过意义来保护自己的生存”。展开全部

有个片段,不吐不快。一个片段中,硕士生请教陈教授关于胡塞尔和“同情”相关学术话题。在陈的追问下,硕士生好像至少三次解释了自己的问题需求,想获得大师指点。学生的问题固然显得书呆子气十足。 但谁料陈教授随后,完全忽视女生提出的学术问题,以郑重而“痛心疾首”的口吻,追问她有何必要花读研时间去做这个问题?不如去爬山交友,理由是读研一两年做不出啥,一篇只有导师看的论文差不多就行。该生所提的问题,本身如何,视频中没看到具体回应(我视为无回应)。 该视频片段那一刻的氛围,看着无比窘迫尴尬。 抱歉,我实在理解不了有些网友解读的陈教授所谓“苦口婆心”。那几十秒的视频中,我只感觉到他在几个人围着的小会议室里,通过三言两语中和痛心疾首形成的高高在上的姿态,感觉不到一个爱智之学大师对年轻人讨论学术问题应有的尊重包容。 硕士认真看书写论文,这不是应有之义?这难道不是一种值得肯定鼓励的治学科研态度?与爬山交友有何冲突?如果她愿意放弃其他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哪怕是掉在书堆中,一身书卷呆子气,这与她提出的问题何干?

在一个学术为主题的讨论环境中,女生提出学术问题,预期是获得学术性回应,这是讨论的基本规则和前提(如果要聊哲学硕士该怎么读,那应该是另一个话题)。

可陈教授径直完全无视女生学术问题,转而评论花时间研究该问题乃至硕士论文研究之意义价值。

即使这是所谓苦口婆心,但在当时的话题语境中,我觉得这是对讨论规则的违反,不但没有醍醐灌顶的惊醒意义,而只凸显了一种话语权优势,破坏了自由平等交流的氛围和学术讨论的前提。因为其他人会开始顾忌该如何提问,才会让陈教授觉得值得认真学术地回复,这是变相为讨论设置前提规则。

我当时看视频时在想,如果这不是一个硕士,而是某个大佬提的问题,回应会有不同吗?

毕竟也有不少貌似哲学的对话,不是大得或空得无边际吗?可是那些座谈、会议中,有哪位教授对台上的人说,你们不如花点时间走出象牙塔和故纸堆,在社会上真切体验一下百味人生呢?

哲学既然是爱智之学,最基本的是让人没有负担地敢说话、敢提问。我认为一个好的讨论,应该对提问的具体背景、动机等存而不问,应尽可能就其问题本身进行讨论。

苏格拉底不会教提问者花时间做更别的有意义的事,相反,他会认真地讨论问题本身,这才是对对方的尊重,这种尊重本身比廉价的“苦口婆心”更有意义和激励作用——一个求学硕士的问题能得到大师的尊重。

如果大师真的觉得那个学术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可以学术地回应,直接无视是我能想到的最差最不礼貌的方式。

花几年时间读研写只有一个导师看的论文,有没有意义?硕士生们能否做出其他选择?甚至于他们有没有其他选择?这不是他们能回答和改变的。不过我想,成千上万在实验室和图书馆为发期刊论文毕业而遭受日夜煎熬的硕士生们,早就想得比退休教授更透彻明白了。

猜你喜欢

本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本站不存储、不制作任何视频,不承担任何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健康性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